作为一名刚毕业的药学生,当我踏入正科医药质量保证部的大门时,内心既兴奋又忐忑。入司几个月以来,我的身份从“课堂上的理论派”逐步转变为“生产线上的守门人”,这段经历就像一场快节奏的闯关游戏,每一天都在解锁新技能,也在不断刷新对“质量”二字的认知。
初入职场:手忙脚乱的“小白”
第一天上班,领导递给我一册厚厚的质量管理和质量监控文件,我翻开目录就傻了眼——GMP自检管理规程、偏差处理制度、变更控制管理规程、仓库质量监控规程……这些规程像一张张错综复杂的网,让我瞬间理解了什么是“纸上得来终觉浅”,大学期间学习到的知识只是基本理论,QA的实际工作比书本上的内容更加复杂,必须要经过实践锻炼才能融会贯通。
现场管理:显微镜下的“挑刺专家”
生产车间是我最常“蹲点”的地方。一次清场检查中,我发现某台设备上残留的药粉痕迹却清晰可见。我立即拉着操作员重新清洁消毒,直至符合要求。前辈告诉我:“现场QA的眼睛必须比显微镜还毒,因为一点残留有可能影响整批药品的质量。”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:现场QA的每一分钟坚守,都是在为药品的安全性加码。质量是底线,更是信仰, “QA的眼里没有‘差不多’,只有‘必须对’!”现在的我,已开始享受这种“如履薄冰”的责任感——因为我知道,每一个工作细节,都关乎患者手中那一粒药的安全与疗效。
未来期许:做质量的“守门人”
从学生到QA,我褪去了懵懂,学会了用显微镜看问题,用放大镜抠细节。未来,我希望自己不仅能“独当一面”,更能成为团队中那个“让人安心”的存在。从理论派到质量“守门人”,这条路没有终极关卡,只有持续迭代的版本升级。因为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,我们守护的不仅是合规证书上的印章,更是人类对健康最本真的渴望。